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创新教学中的基本原则
创新是人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创新品质等诸多方面素质的综合表现。创新过程即在发现或发明时处理某种事件或表达某种思想的思维过程,而语文教学所依赖的文本都是创造者智力的结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路标。良好的语文教育对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奠定终身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语文教育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评价一堂课是否进行了创新教学,主要看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遵循了以下基本原则。
一、创新性原则
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遵循创新性原则,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性学习。从教师方面讲,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一创造性地学习,即创新性学习。教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不要再教,最终使学生做到五师自通。教决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励思维。要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从学生方面讲,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不能永远依靠教师,也不能盲目迷信书本,而应该学会创新性的学习。学生要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应该勇于质疑问难。学问学问,一是学,二是问。只学而不问,虽读万卷书,也不得要领。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说只注重学而不注重思考就会无所得。永远不提问的学生不会是个好学生,只有通过提问、思考和探索,只有学会了创新性学习,才会学得更好,学得更扎实。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创新性原则,使学生学会创新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就是要在中学语文教学教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
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认识的发展同其他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习过程是学生运用既有知识对知识进行能动的智力加工过程,学生只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刻理解和善于运用知识。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认识主体,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对自身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学生在教学教程中虽处于受教育的地位,但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他们虽然是许多方面尚不成熟的人,需要教师的指导,但他们是认识的主体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自觉地获取知识和实现自身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不是教师可以任意注入知识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描绘的“白板”,而是具有自主选择、加工能动性的主体。在学习上,如果学生没有自主的意识,没有上进的愿望,没有勤奋的精神,想有所得是不可能的。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的从属的地位,毫无自主可言。实际上,自主和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只有自主和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培养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三、探索性原则
探索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探索精神,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提出探索性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得出科学的结论,让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精神。
探索性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之一。为了让学生开动脑筋,我们可以采用创设探索情境、提出探索性问题的教学方法,把所要传授的基本内容归纳成几个问题,用提问和讨论方式让学生发表个人想法,即使学生发表了错误的见解,也热情引导,决不批评、嘲讽,教师在讨论中循循善诱地启发引导,并作出总结,肯定学生的正确方面。无论是课堂讨论,还是课外作业或考试,都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活跃、激烈而自由的争论尽管可能没什么实际意义,但对开阔学生眼界、解放思想以及培养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思维方法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探索性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精神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以帮助学生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是指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形成的一种民主、平等氛围。这种氛围,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民主性原则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教师的民主作风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也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我们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顾自己的要求是否符合教育原则,是否妨碍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一味要求学生听从。他们任意奖惩学生,只注意表面的秩序和高分,使学生心理上受到压抑,不敢反映意见,对教师表面尊敬而内心怨恨。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不要说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甚至正常的人格也难以养成。有的心理学家进行过调查,学生们公认“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民主作风的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扬民主作风,不仅会得到学生的赞许,也会促进学生自觉地学习。同样,学生之间民主关系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反对专制,但不等于就要抹杀教师的威信。有威信的教师,他们的教育教学效果必然就好。学生对那些没有威信的教师持轻蔑的态度和抵触情绪,不愿向他们学习,教育教学效果也就自然难以提高。教师威信的形成取决于多种因素: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热爱和关心学生等,对教师获得威信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应发扬民主作风,一方面应逐步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从而更有效地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开放性原则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来唤回直接经验,实现言语形式、思想内涵和生活底蕴三者的契合。不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不完全相同,虽处同一教室,在同一教师指导下,阅读统一材料,其阅读解文的心理活动也会不同,甚至差别很大。因此,中学阅读教学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读课文方面。应当改变课堂教学形式,重视教学设计,改进教材呈现方式,给学生有较长时间的、层次清晰的朗读活动和目标较为明确的自读活动。变一味靠教师的深入分析讲授为培养学生的自悟自得,也就是开放阅读教学,甚至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阅读教学过程应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形态,承认解读的多元性、独特性、模糊性,构建注重质疑和探究的,即“问题一探究一结论一问题一探究”的开放式格局。教材中的作品,尤其是其中的文学作品,是常学常新的,对它的探究、揣摩是永无完结之日的,这将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无限开放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思维方式上要破除单纯求同的定势,对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和检测中的开放性问题,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见解,只要合理的就要给予肯定。例如:在《驿路梨花》一文中,课文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梨花和哈尼小姑娘是助人为乐的典范,她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誉,但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假如梨花和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
学生的答案必然不会完全一致,甚至于会五花八门,但只要有创见,我们都应以多种形式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应面向时代,面向教师,面向学生,形成广大师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开放的教学格局,不断培养学生的悟性和灵性,让他们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让他们的人文素质与人类文化同步发展。
六、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学会基本技能,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古代,荀况指出“知之不如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强调的就是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循着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路线进行的。而且,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掌握人类历史上积累起来的书本知识为主的认识过程,这些决定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
实践性原则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原则,我们应正确处理好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让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学会独立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七、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而不是硬牵着学生走,代替学生得出现成的结论。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以后,《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思想,都主张启发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得出现成结论。
例如:我国某学校,来了一位美国的访问教师,对中国孩子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美术教育。有一次,他以“快乐的节日”为题让孩子们画画。结果,很多孩子画的是圣诞树,而且一模一样。惊叹之余,他顺着孩子的视线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同样的圣诞树。于是,他把墙上的圣诞树盖起来,要求孩子们仍以“快乐的节日”为主题,重新画一幅画。这一回,孩子们咬着笔头,瞪着眼睛,无从下笔。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孩子们画“圣诞树”所折射的是一味的模仿,毫无创见,这也就说明了我们一些教师津津乐道的“复制”式传授灌输,正在扼杀孩子们的创造性天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启发性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
总之,我们要深化课堂创新教学改革,突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不断创造各种教育环境,引导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全面贯彻课堂创新教学的基本原则,探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和方法,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