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语文味 深深语文情
语文传承我们悠久的民族文化和昂扬的民族精神,承载这生命的厚重和诗意,其中包含的人文情怀和情味值得我们孜孜不倦地去挖掘和探索。小学语文课堂肩负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的重任。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散发浓浓的语文味,溢满深深的语文情,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浅谈策略。
一、生字教学中,普及学生对汉字的联想之美。
《师恩难忘》中刘绍棠的启蒙老师,每一节语文课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其实每一个汉字都包含着一个小故事。汉字浓缩了字前史中国人的科学精华。比如“思”字,现在看是“田”和“心”,好像说“心田”是管思想的。有人由此断定中国人早先不知思维的器官是大脑。这是他没看“思”的最早字形。“思”的最早字形下面是“心”,上面是“囟”,“囟”是象形字。像头盖骨的汇合处,不信你去医院找一个人头骨标本,你看头顶的纹路和“囟”非常相似。那么,“思”不是指“心田”,而是指头和心的相通。我们祖先的这一认识非常前卫。今天的科学证实,“心”“思”这字形,既有思维,又称情感。汉字还体现先人哲学的思辨。比如“默”,表示的是不言语,无声,按说仅一个“黑”字就足以象征,为什么还要加个“犬”呢?谁都知道,狗最爱叫。用善叫的狗去趋近寂静、无言,更能体现出“默”的充实内容。巧了,从思想上说,“沉默”是由能言善辩的智者提出来,从造字上说,“默”又是由“汪汪”狂叫的狗来象征。“默”是可以说,能说而不出声。一个天生的呆痴再不说话,我们也不会以“沉默”刻画他,如同我们不会说一段木头失明了一样。汉字不仅构筑了隐性的中国哲学体系,也塑造着中国人的心理结构。表面上看,汉字不过是一个符号,指称着对应的事物,但就在这对应背后,还潜伏着中国人的情感、习惯。“酉”的本意是指让粮食在坛子里发酵,其古文字的写法也就像是一个坛子,如果没有里面的粮食,还怎么酿出酒呢?因此“酉”字里面的一横千万不能忘记写。一百个人住在一个屋子里,这就是“宿”字。汉字的创造体现了古人朴实的智慧,是动人的,其中的故事性、联想性既让学生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又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词句教学中,字画结合加深学生的记忆
课文中的语言就像沙滩上的贝壳,他们是那么丰富,课文中的语言就像一颗颗发光的钻石,那么精湛,那么引人入胜;课文中的语言就像一杯杯龙井茶,耐人寻味,回味无穷。语言的丰富,语言的精湛,语言的耐人寻味的特点要靠细细品、赏,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窝。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制作生活的教学课件,使原本单一、枯燥的识字教学,配以生动的图画,用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产生神秘好奇的感觉,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识字活动。激起学习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的汉字世界的欲望。“字”配“画”恰当地结合,让原本静止不动的汉字活动起来,丰富学生的想象,深刻的记忆,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以葫芦藤为例,可以理解这个词语的重点应该落在“藤”字上。可以让孩子看看各种腾的图片,引导他们试着说说藤的样子或特点,比如细细的、长长的、比较软,还可以展开联想描述一下自己的感觉,说说它像什么,再回到课文里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葫芦藤的。此时这个“细长的葫芦藤”就不再是冰冷的词语,而是一副有形状、有颜色、有质感、有生命的生动图像了。有了上面的理解体会,再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想想我“细长的葫芦藤长满绿叶”应该怎么读才好。长满了绿叶是什么样子?是一片挨着一片,一层又一层。这样句子中的“满”字就有了具体透彻的理解,头脑中浮现出生动的画面,再来读一读,情感就会自然而然流露出来,对“葫芦藤”的阅读理解也更加丰满,对新学的词语也充满了运用激情。
三、阅读教学中,注重诵读指导,引导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堂中最动听的声音莫过于学生朗朗的读书声”。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爱听“父亲”上课,而影片所截取的“父亲”的课堂总是回响着“读书识字,多长见识,念!能写会算,是件好事,念!大事小事,提笔就记,念!知今知古,知天知地,念!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念!东西南北,四方天地,念!风霜雨雪,事事在意,念!长幼尊卑,敬重有序,念……”一个“念”字就足够引人驻足,师生共读的动人声线总是让人无端向往那段全民渴求知识的岁月。现在的学生也并不缺乏对知识的渴求,对文学的向往。学生们也都爱听老师读书,只要稍加鼓励,多有引导,积极带动,学生们也对新颖的阅读技巧兴致勃勃以至跃跃欲试。教师在教学中巧用多媒体,注重诵读,亲自示范,品味文本,可以突出语文味。笔者曾有一次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课堂中看到教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领会到唱读诗句的美,教师的示范唱读更是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对古诗意境的体悟。
小学生对世界包含着旺盛的好奇心,他们的关注点总不是单一的,因为对他们而言,未知的东西多如牛毛,因此,在课堂中引入课外阅读,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中学习自然科学,历史人物,学生们也多是兴致勃勃,愿意去阅读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写,从而真正感受语文的魅力,课堂上师生心与心交流,文与文碰撞,让语文味溢满课堂。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教学语言“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论是讲解还是描述,还是复述,其语言都应当活泼新颖,富有情感和魅力。总而言之,都应当对学生是一种新异的刺激,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引起学生的模仿和学习。
从语言文字的微观分析,我们发现,语言文字是有感情、有内涵的,值得我们反复咀嚼、体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文字的“温度”。正所谓“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我们知道,入选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反复挑选的,要么荡漾着情感的涟漪,要么绽放着人性的光辉,要么凝聚着精神的力量。引导学生解读这些文章,必须让他们对作品流露的情感因素、高举的人性大旗、彰显的精神伟力有具体而深刻的感受。我们在理解词语的时候,不仅应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些表象的东西,还应该透过这些表象去感悟词语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感受语言的温度。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中受到感染,教师就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课文《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中,笔者加入了一篇叙述王二小事迹的感人文章,学生的反应超乎想象,文章阅读过程中,整个班级越来越安静以至没有一丝声响,渐渐地有学生吸鼻子的声音,甚至有人低头落泪。在此之前笔者曾自读课文以至感动到哽咽,笔者想是否因自己太过感性的缘故。经此一事,笔者觉悟到孩子的感受力并不亚于成人。通过这样的情感熏陶可以不仅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着深刻的印象,对人物的品质有感于心,还让学生与书中人物有了情感共鸣,知晓了人物的心,人物的情。师生的情感共融乃是课堂上的至美之花。语文如果是小学教育中的一朵绚丽之花,那么蕴涵其中的情感则是其精华之所在。它丰富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净化与陶冶着每一个人的心灵。语文课堂要以文本出发,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就能提高。
四、教师以自身语文魅力感染学生
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最重要的是语文老师首先要像一个语文老师,语文老师的身上要有一种语文的魅力。其次,语文老师自己必须真心实意喜欢语文,用热爱语文的姿态教语文。第三就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必须将语文引向社会、引进生活、引进时代,要着眼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提高语文的能力,提升语文的素养。
一堂语文课是否充满生机,关键在于教师的感情是否投入,如果教师进入了角色,产生了激情,那么就将成为点燃师生感情共鸣的火花。教师应满腔热情,满怀豪情,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中,让学生的智慧之光主动、生动闪现。教师的激情应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包括“导”、“读”、“讲”等一系列的语文教学活动之中。那么教师的“导”应要求精练,必须动情,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进入蓄势状态。教师的“读”,应准确、流利、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义正辞严,或清新明快。教师的“讲”应当声情并茂,激动之时可用手势等体态语言,将课文中的无声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通过教师的喜、怒、哀、乐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激起学生感情的火花,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真的。”据此,我们可以说:“在阅读教学中,有风格的教学语言才是真正的艺术。”语文阅读教学艺术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有独特的风格。或善于条分缕析,准确严密地阐明事理;或善于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述事物;或善于简明扼要、冷静客观地叙述;或诙谐幽默、富有情趣,善于诱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等等。无数事实证明,一个语言表达颇富特色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在语言修养方面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使某些学生终生难忘,终身受用。所以,欲实现阅读教学艺术化,教师必须着意学习和训练教学语言,讲究口语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方智范教授曾写到教育是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将有助于教师对教材设置的理解与把握,从而为情感教育奠定基础。教师从自身入手,爱教育,爱语文,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教学专业素养,以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语文课堂充满吸引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汇入古朴的语文内涵又要营造语文课堂教学的气氛,使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师的精心设计要把教师、学生、课文三者有机的融为一体,以自身的知识和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美的陶冶,以教师的激情成为点燃师生情感共鸣的火花,使学生乐于求学,乐于求知,积极探索,喜好语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