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幼儿园线上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以“过渡环节有效组织的策略研究”为例
【摘要】
特殊的日子、漫长的假期,2020年的寒假因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变的漫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针对幼儿园孩子们不得不暂时宅在家中的情况,以及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的要求,很多幼儿园都采取了线上交流、学习的教研模式。有效的加快了教师居家的学习进程,提高了园本教研的实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本学期园本教研题目定位为“过渡环节有效组织策略的研究”带领教师们居家线上教研。
【关键字】新冠疫情幼儿园线上教研过渡环节 组织策略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云教研"开启了新的教研模式,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各个幼儿园延期开学,在此期间,我园依据市、区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延期开学“延学不停学”要求,在防控期间我们采用腾讯会议、微信语音、微信文章推送等方式如期组织老师开展本学期园本教研活动。本学期园本教研题目定位为“过渡环节有效组织策略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教师预设适宜本班幼儿的过渡环节游戏、活动以及音乐,从而提升教师组织指导过渡环节的能力,但是最终效果如何仍需今后在实践中的运用与验证。
一、疫情背景下幼儿园线上教研活动的审视
(一)疫情背景下线上教研与传统教研的联系
1.幼儿园教研活动概念的内在一致性。
园本教研活动以教师为主体,以保教实践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教育规律与基本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保教质量的研究活动。幼儿园教研工作是推求、探索、寻找、解决保教实际工作问题的规律性活动,而不是就事论事的事务性活动。
2.幼儿园教研活动目的的共通性。
通过梳理发现,幼儿园线上教研与传统教研活动在其目的上有如下几点共性。第一,提高保教质量是各类教研活动的首要任务。教研的目的在于“为了教学的研究”,是“在教学中研究”,是“对教学进行研究”,最终寓研于教,寓教于研,以研促教。教研活动各参与主体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进而讨论、观摩、反思、总结等形式,提高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有序性、规范性,进而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第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是线上教研还是传统教研,幼儿园均可通过教研活动建设教师合作文化,通过研讨、反思、实践等方式生成教师共同体文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教研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知识的转换、传播和利用、增长;同时通过集体研讨、反思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教研活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念。
二、疫情背景下园本教研活动的思路
(一)调研教师的需求,确定教研的方向和重点。
学期初,我们利用线上问卷形式对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在工作中的困惑和当下急于解决的问题,结合问卷调查情况发现,幼儿在过渡环节游戏会有不会倾听、爱插嘴、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而教师的困惑主要集中在面如何组织幼儿展开过渡环节游戏,有效策略不清晰。因此,本学期园本教研研究内容围绕过渡环节的策略开展,通过学习、反思、研讨、分享、交流等形式,针对过度环节中师幼有效互动策略进行研究,最终形成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规。
研究的重点是:落实《纲要》《指南》精神,针对过渡环节有效策略进行学习,反思教育实践,找到明确差距,深入研究。继续引领教师从设计适宜游戏入手,将游戏按照年龄、环节进行细致分类,关注师幼在实践中的互动,总结出师幼互动有效组织策略。通过多种形式的研究,提升教师会观察、巧介入、善指导的能力,形成有序、自主、快乐的班级良好一日生活常规。
(二)鼓励自主探究学习,积累相关研究经验。
为了使本学期教研活动更高效的开展,结合疫情在家办公原则,我们在教研活动前向老师们收集了自学的过渡环节有效策略的相关文章,教研核心小组成员先行对所有上交文章做了梳理筛选,最终选出4篇更为适宜的文章为本次教研的核心学习资料。在教研活动开始时,我们先将梳理的幼儿各年龄特点的活动方式和4篇文章下发到群中供教师学习,之后利用问卷星方式让老师们针对学习的文章进行思考答题,目的是一方面了解教师的阅读理解水平,另一方面分析教师能否做到理论与工作实践的对接,这样便于之后更好的开展园本教研工作。
通过对19位一线教师上交的问卷进行分析梳理,得出问题一:文章中都用了哪些组织策略?教师们阅读的十分细致,大致共梳理出6个策略分别是:情绪安抚策略(五个一)、音乐贯穿策略、动静结合策略、游戏策略、随机观察策略、个别指导策略。在问题二:您曾经用过文章中提到过的策略吗?请举例说明。每个老师都例举了自己工作中的案例,其中19位老师基本都提到了自己运用音乐策略和游戏策略开展过过渡环节活动,例如:手指儿歌《小手变变变》、律动游戏、击鼓传花、猜谜、接龙等。还有两位教师重复提到了对于哭闹现象的幼儿运用情绪安抚策略。在问题三:请您梳理实践工作中还有哪些您用过的效果比较好策略?请举例说明。这个问题有的老师提到运用过任务导向策略,在晚离园环节,可以对第二天值日生、天气播报员、美食播报员等任务的认领分工。有的老师提到同伴合作游戏策略,可以更好的突显大班活动特点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还有的老师提到了服务意识策略,请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如:在过渡环节时请小朋友浇花或当检查官检查洗手等活动。
(三)成立核心研究小组,引领教师深入研究。
为了全面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教师队伍的分层培养原则,在教科研主任的带领下,由教研组长还有三位研究生老师成立了园本教研核心小组。在每次集体教研之前,开会讨论该给老师提供什么样的建议,大家共同讨论,教科研主任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和思想引领。三位研究生恰好分别在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在研讨过程中提供不同年龄班的过渡环节开展的事实状况,根据实际制定合理化建议,在正式教研时提供给全体老师比较直接的方法建议,给老师明确的指向,并多次帮助老师们修改提交上来的方案。利用隔周周三针对班级过渡环节思路表先行进行研究,在组内先梳理建议,然后在教研活动中反馈给班级教师。这样做可以更加全面的反馈建议,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培养研究生老师,帮助教师们梳理、调整班级思路表,从而提升教师有效落实一日生活常规的能力。
三、疫情背景下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在每次教研活动中先请两位班长针对班级的设计思路表进行分享,然后请其他教师针对分享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一)小班段的研究分享。
在小一班赵淳教师分享中提到的盥洗环节小便要求时是这样说的:“男孩子变成消防员,对准小火苗灭火,女孩子要踩小脚印,小手扶着小汽车,最后都要按按小按钮,哗啦啦冲冲水”。老师们都表示十分认同,认为教师的语言非常凸显儿童化,而且在环境创设中互动性很强,教师语言非常明确。在小二班于萌萌教师分享中提到的盥洗环节-午睡后(户外前)的游戏设计《高矮游戏》,这个游戏引发了老师们的思考,认为游戏性很强而且环节把握巧妙,利用户外前站队环节进行,而且很好的把数学中“量的比较与应用”这个是知识点应用在游戏中,但是对于游戏的玩法上老师们结合小班年龄特点给出了建议,老师原本设计是按照高矮、生日顺序排列,但考虑到小班幼儿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用小卡片等辅材进行,让幼儿先在3-5个物体间比较再慢慢过渡。还有一个是晚离园设计的游戏《乒乓球走走走》,老师们觉得游戏趣味性强,而且幼儿玩起来会比较兴奋,但考虑到晚离园环节的核心是让幼儿安静、稳定情绪,所以针对游戏设计给予了很多建议,有的老师说可以在其他环节进行,也有的老师说可以改成在垫板上运球等。整个教研氛围很好,教研组长也把收集的一些资料分享给小班老师,中大班老师也结合自己的经验给予小班老师一些建议,小班老师也会在下面认真记录,把班级的《幼儿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组织思路表》梳理的更加细致、完善。
(二)中班段的研究分享。
中一班班长在分享时,教师们就针对区域评价时间进行了讨论,认为分组收活动区再进行区评然后再分组喝水这两个环节有些重复,导致孩子会玩重复性玩具,所以大家的建议玩具最好有区分,而且还要便于收放,可以采用墙面互动或者墙面收放的材料,同时保证幼儿在一间教室游戏,保证所有幼儿都在教师视线内。“故事大王”这个环节设计很好,符合中班年龄特点,也建议他们班把这个活动放到固定的时间段进行形成班级的特色。中二班班长分享时,老师们一致认为盥洗环节中教师的语言非常儿童化,儿歌创编也十分押韵,个别句子老师们也一起进行了修改。发现中二班老师创编的过渡环节游戏特别新颖,而且每个游戏都创编了多种玩法,非常适合中班年龄特点。“猜猜乐”的游戏中,教师创设玩法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创编谜语然后在班级分享,这个想法很好的调动了家长资源,促进了家园互动同时还可以投放到图书区,形成区域的延伸性活动。还有早来园创设的心情记录,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绪,鼓励幼儿和同伴交往,发现情绪问题也可以及时解决。
(三)大班段的研究分享
大一班班长在分享时,老师们针对各个环节的游戏顺序进行了调整,把合适的游戏放到合适的时间开展。还有一个环节是幼儿在进餐前报菜谱,原计划三餐中午餐和晚餐是幼儿来报,早餐是配班老师进行,老师建议配班老师在报菜名时内容和要求要和幼儿一样,这样也能隐性的给幼儿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大二班班长在分享时,老师们针对散步环节的设计进行了讨论,本班老师介绍散步的新思路,和以往形式不同,先给幼儿提供几种材料让幼儿自由摆放然后散步,每人散步3圈后回到班里进行午睡前准备,这也是结合大班年龄特点设计的,老师们也很认同这种做法。还有就是才艺展示和一日回顾这个设计老师们建议和数学类游戏互换位置,因为考虑到时间性和动静结合的原则,本班老师也十分认同。
每次教研分享后,教科研主任还会针对本次内容做细致的梳理和提升。针对两个小班的具体活动进行了分析点评,肯定每个班的设计亮点,小一班老师的儿童语言非常童趣,而且有很多隐性教育在里面,小二班老师的游戏创新性很好,值得大家学习。再肯定的同时,又一次深入浅出的帮助教师们梳理了《幼儿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组织思路表》,明确了每一个表格中具体书写的内容、目的是什么,更好的帮助老师们明确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的组织策略和方法,也鼓励教师们建立日常资源库,将自己带班的经验和资料进行梳理整合,最终形成园所的共有资源让教师们带班时有抓手,真正达到学习研究共同体,让我们的教研更好的为老师专业成长服务、为孩子一生发展服务。
三、我们的收获
本学期带领老师们深入开展园本教研“过渡环节有效组织策略的研究”,在学期总结时,教师以论文格式书写关于过渡环节组织实施策略论文共计19篇,提升了教师们对于过渡环节价值的认识。同时经过一学期的研究重点梳理出小、中、大游戏策略(见附件1)、环境互动策略(见附件2)和音乐运用策略(见附件3),提升教师设计、组织过渡环节的能力。能够按照《指南》《刚要》各年龄班目标梳理,制定符合本班幼儿的过渡环节方案,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这样实施也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觉得这样的研究有时效性也十分贴近教师日常带班需求。过渡环节是在喝水、洗手、入厕等短暂生活活动或教学、区域、户外、进餐活动衔接前后两个生活环节,实现活动转换过渡的方式,教师利用游戏、音乐等作为信号吸引幼儿注意,将幼儿的兴趣自然转向下一活动,巧妙通过对前面活动的总结而引出后面的活动,顺利实现活动过渡的方式;在区角活动、自由活动、户外活动与室内集体活动之间的过渡中,用各种短暂、有趣的活动来过渡最为合适。过渡游戏既是休息、调整,又是过渡、转换,在由动到静、由静到动的活动过渡中,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心情,参与游戏中学会迁移,与同伴交往中学会谦让,自主选择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总之,过渡环节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具有独立、积极的教育价值,满足了学习活动与自由活动不同节奏更替的需要,有利于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过渡环节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下紧凑地进入下一个活动。“一日生活皆教育”。过渡环节零散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是最容易让教师忽视的。在教学实践中,过渡环节往往会走向两极端:一种是教师高控,孩子必须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活动,这样不仅不能让幼儿在过渡时间得到放松,而且还会让幼儿丧失了自主性。另一种是过度放任自流,教师在过渡环节时任由幼儿自己安排,不管不问,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让教育教学活动时间得不到保障,而且不利于幼儿秩序的养成。然而,过渡环节和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其他环节一样,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利用好教育环节,不仅能让教师的工作压力减轻,还能让幼儿在能力上得到提升。所以说,作为幼儿教师要注意到过渡时间的重要性,合理组织幼儿园过渡环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